实验室由四川省发改委于2014年批准成立的四川省工程中心基础上升格而成,2021年12月16日通过了四川省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2022年1月18日下发了竣工验收批文(川发改创新高技函[2022]50号)。实验室为全国理科领域牵头多学科交叉的唯一同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在基于逻辑的自动推理、形式化验证、智能信息处理、高性能数据计算、大规模分布式存储、人工智能监测以及健康大数据等领域进行深化研究院。下设自动推理系统研发中心、可信性自动验证研发中心、形式化系统研发中心、编码与序列设计应用中心、数据科学应用中心、工业系统虚拟仿真技术中心、健康大数据与应用技术中心、智能监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可视化数据分析中心、金融统计应用研究中心、科技转化与事业发展部等12个分中心。
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设有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理事会由依托单位及共建单位代表组成,负责重大决策与资源统筹;技术委员会由领域专家组成,为技术方向和研发任务提供指导。实验室配备专职管理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岗位,全面负责技术路线和学术研究工作。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5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和博士数55人余人,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名高层次人才。
实验室管理团队主要负责人如下:
(1)理事会理事长兼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平
(2)实验室主任: 杨晗
(3)实验室专职副主任:李志辉
(4)实验室副主任:李天瑞、丁国富、周正春、韦洪雷
1.实验室理事会
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西南交通大学为理事长单位,Ulster大学(英国)、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为副理事长单位。理事会是工程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实验室运行机制、建设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技术开发方向;审定重大专项以及重大成果的接纳和技术转移任务;审定和批准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技术委员会人选。
技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最高学术机构,由一批本行业知名度高、技术造诣深、熟悉产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的知名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工程实验室提出的研究开发方向、科技发展规划、年度研究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立项及技术引进等进行咨询,对工程实验室研究的重大科研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评估。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张景中院士担任,副主任由徐扬教授、Hui Wang教授、Chris Nugent 教授担任。
2024年度,实验室深入贯彻开放共享理念,科研设施与平台条件持续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全年接待企业、高校来访交流10余次,举办学术会议9场,提供可信性验证工具试用及技术咨询15项,通过四川省创新平台管理系统及时报送运行数据,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监督。实验室与曙光公司签订算力租用合同,完成求解器与证明器的云端适配,保障研究任务高效运行。在时任四川省分管副省长罗强同志批示精神指导下,持续推进“四川省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覆盖全省10766所学校、1200万学生,构建了高质量可信健康数据体系,为全国学界与产业转化提供数据基础。实验室与国家级平台九洲集团、青岛四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研发可信性验证工具。与新华文轩、长虹股份等完成“2024年四川省教育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认证”。在健康领域,实验室联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建AI驱动的个体化运动干预大数据平台,项目“肥胖三级防控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二等奖,相关成果正向高新区高投集团、四川省川工之家平台等推广。实验室还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全市2000余万人健康安全。
在2021-2024年度运行周期内,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健康”“工业”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科研方面,获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承担自动推理与机器学习的软件可信性验证、智慧城轨安全决策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电力系统智能监测、电子产品可靠性统计与算法设计等领域的省部级科研项目87项,发表高质量SCI论文61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依托逻辑推理与可信验证技术,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建成“一人一策”健康管理、数据一致性验证、AI学伴等核心系统并示范应用。技术成果广泛转化,签署技术服务合同15项,收入达3663.48万元。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标准制定,确立在智慧城市、医疗数据等领域的技术权威。重大任务方面,深入服务成都市急救指挥体系建设及“四川省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中心”平台运营,惠及1100余万学生,显著提升治理效能。面向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强化国家战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