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风建设“X+1”帮扶计划高质量实施,深化跨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国际教育学院与数学学院近日在犀浦校区X30429会议室联合举办留学生组阶段推进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海,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祥,两学院辅导员代表、留学生代表及帮扶小组成员代表参会,共商学风建设与学业帮扶创新路径。会议由帮扶小组成员代表赵彦通主持。
体系解读:多维赋能彰显育人实效
会议伊始,数学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胡丽君全面解读“四航计划”框架下的“X+1”帮扶计划。作为数学学院“数学+”学科赋能本科生综合素养提升项目的核心板块,该计划自启动以来便以“精准帮扶、朋辈引领”为导向,通过“专业课程辅导+学习习惯培养+跨文化交流”三维模式,构建起“一对一”“多对一”相结合的立体化帮扶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日前获评团省委学校“我为同学做实事”百佳项目及“最受同学欢迎项目”,其“党建引领+学业帮扶”的创新模式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特色样本。

需求对接:精准定位明晰帮扶方向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万谦老师从留学生培养实际出发,深入剖析了留学生群体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三重挑战”——课程语言转化障碍、教学模式差异及跨文化适应问题。同时寄语留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优质帮扶资源,在主动沟通中突破学习瓶颈,在文化交融中实现全面发展。

成效回顾:数据赋能展现阶段成果
帮扶小组代表赵彦通以“一短一长”机制为脉络,详细汇报阶段性工作:短期聚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核心课程,通过“知识点拆解+例题精析+错题复盘”开展系统性专题辅导;长期构建“学习共同体”模式,建立涵盖学习资料共享、考前模拟测试、针对性分层测试、学习经验沙龙的长效机制。数据显示,参与帮扶的留学生阶段性测试参与率达100%,平均作业完成率显著提高,阶段性测试优秀率达100%,初步形成“精准诊断—靶向施策—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

互动交流:直面问题共商优化路径
在自由交流环节,留学生代表张骁宏、梁建平、明礼安、沙宽、杨日光分别就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对帮扶计划的意见建议发言。明礼安同学分享了跨文化教学适应问题:“我们习惯了具象化的几何教学,而线性代数中向量空间的抽象概念让我难以形成直观认知。”高效的互动不仅厘清了帮扶小组现阶段学习难点,更为下一阶段帮扶方案的优化提供了详实的实践依据。
展望未来:协同创新擘画育人新篇
李海副院长代表国际教育学院向数学学院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高度肯定数学学院青年党员“以专业所长践行服务宗旨”的责任担当。他指出,双方将以此次推进会为起点,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资源共享”三方面深化合作,探索建立“留学生学业预警—精准帮扶—成效评估”全链条协同机制,助力留学生群体跨越“语言关”“学术关”“文化关”。黄祥副书记向国际教育学院对数学学院“X+1”帮扶计划的认可表示感谢,并从各国国情与数学学科特点的角度向留学生详细介绍了数学学习的困难之处和打好数学基础的意义所在,同时鼓励留学生们充分利用“X+1”帮扶计划提供的平台与资源,精勤求学。

据悉,自2024年12月帮扶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数学学院本科生党员赵彦通、胡丽君、李倪洲、刘心草、杨松凯、吴汪祺、卢春洋七名党员同学,为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开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程辅导30余次,累计辅导时长逾百小时,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得到明显提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朋辈帮扶共成长,青春建功正当时”的使命担当。


留学生小组线下帮扶纪实


留学生小组线性代数习题讲解


留学生小组高等数学学习讲义
此次推进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X+1”帮扶计划从“单向输入”向“双向赋能”升级跨越。未来,两学院将继续深耕“学科交叉+国际育人”创新实践,以精准帮扶助力留学生成长成才,以协同共进书写学风建设新篇章,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学风建设和数学强基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