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信息交叉”团队2015年入选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周正春教授),依托于两个国家级平台:“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团队一致致力于面向通信、雷达、信息安全、数据存储与降维的编码理论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博后3人、博/硕士研究生80余人,其中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责任专家1人、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装备部联合青年人才2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科技菁英1人、四川省青年千人2人、四川省杰青2人、中国信息论青年新星1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学校高层次人才扬华学者2人、雏鹰学者4人。
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国际合作/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课题、装备预研十三五课题、教育部/装备部联合基金、四川省杰青/重点项目、国家密码管理局十三五重点课题、华为/10、29 /30所和航天一院等企业和研究所委托项目40余项,累计经费2500余万元。
团队成员在数学领域权威期刊(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 、SIAM Journal on Discrete Mathematics、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A、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 of Number Theory、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和信息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10篇。
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2020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部分研究成果已在行业龙头企业和国防领域转化应用、设计的一类优相关低PAPR序列入选WIFI 7国际标准。
团队治学严谨,科研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丰富。秉承“术业有专攻、培养有协同”的思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学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培养出了一批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人才。培养的研究生中,12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唐立新奖、3人获博士生扬华新秀奖、1人获竢实扬华奖章、2人获优秀研究生称号、1人获华为奖学金、2人获出版社奖学金、2人获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1人获西南交通大学明诚奖、1人获ACM金奖、2人获“天融信杯”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总决赛三等奖。已毕业的研究生分别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华为、中兴、腾讯、百度、小米、中电10所、30所工作。
团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依托“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111创新引智基地,为师生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挪威、香港等海内外20余所高校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同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